讓你5分鐘看懂QLC的前世今生

2018-11-06

如果您經常關注科技新聞,相信最近幾天已經被《三星電子開始批量生產業界首款QLC消費類SSD》的新聞洗版。作為新一代的記憶體技術,業界首款QLC消費類SSD必將對現今的存儲市場帶來深刻影響,將消費類型SSD的容量空間帶入更高水平。

作為一般用戶,在決定購買之前,對QLC這項新技術進行簡單了解是很有必要的,今天星小編轉載一篇針對硬體新玩家的形像生動的講解,讓大家五分鐘搞懂QLC的前世今生,以下為正文:



三星電子開始批量生產業界首款QLC消費類SSD所使用的QLC暫存是第四代V-NAND,64層3D堆疊,什麼是3D NAND?什麼是3D堆疊?什麼是QLC?

總結下來,其實就是三句話:

1. 3D NAND 技術就是蓋樓。

2. 3D 堆疊層數就是高樓的層數。

3. QLC的演進,就是從套房變成了四房。

下面详细解释一下,不良副作用未知,请慎读:

1. 以上的總結都是基於半導體產業的前半段,即芯片生產階段,至於後端封裝。

2. 芯片生產階段,就是將晶圓柱→切成晶圓→在晶圓上蝕刻電路的過程。

3. 晶圓柱切成晶圓沒啥可說,類似大廚切蘿蔔,手法熟練。

4. 在晶圓上蝕刻電路就比較複雜了,簡單來說就是蓋房子。盖房子分2步:

a.蓋樓層,隔出每一戶;

---其實就是搭承重牆。

b.每一戶裡面隔出房間;

---其實就是隔間。

下面再详细解释一下第4步的a/b部分:

下面再詳細解釋一下第4步的a/b部分:

半導體廠商則是想要在同一個chip(或者叫die,晶圓上切出來的小片)上裝進去更多的數據,so:

第一步:蓋樓層,越高越好;堆層數,越多越好。

這些年,我們眼見他起高樓,宴賓客;起更高的樓,宴更多的賓客。

這些年,我們從V1起(好像是8層)步,走走走,到了V464層),馬上就威武(V5,90+層)了。

所以,3D 堆疊層數的提高,就是在一個chip或者Die裡面蝕刻更多層的電路。第二步:改戶型,QLC

構成樓層的,是一戶戶的房子;

構成3D NAND每一層電路的,就是一個個的cell

想當年,一個cell只能儲存1bit的數據的SLC時代,買個SSD得花掉不少金錢。

於是,半導體廠商們將技術從SLC一路升級到QLC,1個cell現在能存儲4bit數據了。



所以,XLC技術的進步,就是在一個cell裡面儲存更多bit的數據。

那麼現在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:從3bitTLC4bitQLC,容量到底是增加了33%還是一倍?


  • 用最簡單的算法,(4-3)/3=33%。

  • 用裝專業的算法,1bit就是1位二進制數,可以表示0或者1兩個數,3bit就是2的三次方8個數,4bit就是16個數。 (16-8)/8=1倍。


相信數學好的人一看就懂,答案是:33%

最簡單的解釋:SSD的容量,單位是B(GB或者TB前面的T和G是表徵數量級,不是單位),1B=8bit,本身就是以bit為單位的。

所以,討論容量的增長是以bit為單位計算,(QLC-TLC)/TLC=(4bit-3bit)/3bit=33% 。

橫比的解釋:3居室,3間屋,假設每間住一個人,這個人可男可女,一共是8種可能。 4居室則是16種可能。

但是,再多可能的組合,3居室也只是住3個人,4居室住4個人,容量只是增加了1人而已。